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

律詩教學手冊

前言:


《律詩教學手冊》小花創作的詩文合集,七言律詩五篇串起一段青澀而深情的師生詩緣。從初識寫詩、互動曖昧,到情感暗湧、錯字成癡,再至事過境遷、舊詩重讀,每頁皆以詩語藏情、字句見心,細膩描摹一段不言而喻的暗戀記憶


第一頁:《寫你》  七言律詩押下平六麻韻

對句難成仍苦誇,臨風作賦誤憑花。
題詩自說情無意,寫述卿卿又怕查。
筆下頻吟人不語,窗前偷看月如茶。
騷壇未列初心錯,夢裡新篇夢到霞。

語意:

她想起那位男生當年對仗寫不好,卻還自信誇耀;自己明知他詩不工,卻也陪他臨風作賦、借景教學。他說沒情感,其實處處寫她的影子。她也知道,卻不點破,只在窗前靜靜看他寫詩,看他「偷看月如茶」。這一頁是她初為師,男生初學詩,那段青澀但曖昧的時光。


第二頁:《某人》  七言律詩押下平八庚韻

幽思幾度夢窗楹,寫罷詩箋不署名。
句裡輕藏當日雨,字中微斂舊時聲。
曾言無意皆成意,欲避深情卻見情。
改作某人還未忍,燈邊猶記墨痕赬。

語意:

當年他常常寫詩給她,卻不署名;寫完就逃。她一眼看出那些詩都是寫給自己的。雨聲、字音、他說過的話,全藏在詩裡。她勸他不要動情,他卻越寫深;後來甚至把她的名字塗掉,改寫「某人」,那種躊躇她看得一清二楚。這一頁是他動情了,而她開始不知如何面對。

 

第三頁:《是你》  七言律詩押上平四支韻

借問誰評舊草詞,紅簾半捲月垂絲。
指間輕改平和仄,筆下偷藏你與詩。
夢裡頻教他押韻,心中未敢說相思。
如今翻到三行處,錯字依然寫作癡。

語意:

她記得那男孩來請教平仄、押韻,夢中都來問。每句詩都藏著她。她雖是師,但心底其實也有悸動,只是不敢說口。後來她再看那男孩的詩,第三行還留著他當年寫錯的字,她知道那不是錯,是「癡」。這一頁,是她也心動了,但藏得比誰都深。

 

第四頁:《全是你 》   七言律詩押上平八齊韻

誰將舊句頻塗改,卻把相思寫滿題。
翻到三行驚一愣,原來錯字最真蹊。
平聲若響人無語,仄韻微沉筆有犀。
此頁摽梅仍見你,盈編詩稿不須提。

語意:
男生那首詩她看了很多遍,明知他改了又改,卻每次都留下痕跡。她裝作沒看到,但心裡清楚:那行錯字,是寫她的名;那些押韻的平仄句,是他壓抑的愛。這一頁,她開始默認,卻也知道不能說。

第五頁:《只言片語》   七言律詩押上平十四寒韻

燈下閒翻舊墨斑,評聲未起筆聲乾。
詞中暗轉微光影,韻裡低藏一縷寬。
茶冷欲斟還自止,簾垂難掩入詩看。
他人初閱皆平淡,卻向題旁輕點欄。

語意:

如今,她再翻那些詩,已不想再是當年的師徒。茶冷了,筆也停了。她想起他坐在簾邊、偷看自己改詩的樣子。別人讀那詩覺得平淡,但她知道:那題目旁空白處,有他寫過的她的名。這一頁,是回望,也是心疼。
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



詩社小札記·《前言》

by Peter Wu

《詩社小札記》是詩人小花創作的一部小說式詩社紀實,以詩詞為軸、人物為線、情感為骨,細緻描繪詩社中幾位成員的日常互動與詩藝交流。作品以雅趣而富詩意的敘事風格,呈現當代詩社的文化風貌與詩人群像,既可作為學詩入門的引導讀本,也是一部兼具文學深度與情感溫度的現代詩社素描

《詩社小札記》最動人之處,在於人物個性的鮮明立體與詩意行為的真實可感文心如靜水深流,溫柔理性,沉著清明,常於關鍵時刻指出詩理關鍵,是詩社中最安定而沉穩的存在;若蘭則情感濃烈,筆端藏火,對詩有著幾近本能的直覺與熱情,常於無心處寫出動人佳句,是詩社中最具情感張力的一筆。夢箋書娘作為敘事者與記錄者,其筆觸如霧中繡線,既寫詩事亦寫人心,是觀照詩社風貌與人性幽微的關鍵角色。

阿池則以理性、睿智與輕鬆機鋒貫穿全場,談吐中見見地,幽默中藏詩意,總能調和詩會氣氛,既似兄長,又如謀士;素媛則靈動活潑,少負才華,初試詩筆便語出驚人,其思路跳躍、詩意鮮明,為詩社注入青春與不羈的生命力。

《詩社小札記》以人物為核心,詩詞為紋理,章節如畫,文風清雅,對仗練習、格律切磋、詩情應對穿插其中,讀來如臨詩會現場。作者以平易自然的敘事語調包裹深厚的詩學涵養,不說教、不炫技,卻能讓讀者潛移默化地理解詩之技藝與詩人之心

《詩社小札記》不僅是一本寫詩、評詩的作品,更是一部關於相知、成長、分享與理解的文學紀錄。它告訴我們:詩不只是押韻與格律的堆砌,而是一群人願意彼此傾聽、互相砥礪、共築詩夢的過程。這是一部獻給所有愛詩、寫詩、尋詩之人的溫柔之作品。

詩社小札記·卷一《詩眼誤》

by Jheng Hui Li

近日詩社閒集,有微事傳為趣談者,蓋因文心與某君詩來詩往,字中神色惹人思量。

初,某君呈詩一章,語極綿婉,題曰《寄意》。細讀之,窗雨燈聲,情中帶疑;末句「願與共留名」,尤見試探之意,旁人閱畢皆輕笑曰:「此情可問。」

然未幾,文心和詩,題曰《詠中無意》,言詞清冷而筆致雅致,自稱「筆鋒如剪月,詞骨自藏情」,婉轉澄清,復於結句雲「只作對詩名」,語意似笑非笑。

詩友阿池低聲評曰:「詩雖無情,詩人未必。」又有若蘭笑曰:「月下對吟,若無情,何須回詩?」眾皆莞爾。

予閱二詩,亦不敢妄論其情真假,惟覺詩眼處,最難藏事。

是夜,風過書閣,燈搖影動,想那一場詩中之誤,不過是兩心之間,一笑未說明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寄意

窗影聽晨雨,燈前讀舊聲。
詞中疑翠黛,句裡覓心情。
花落非無感,風來似有盟。
倘然詩眼動,願與共留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詠中無意

紙上拈花語,雲間寄夢行。
筆鋒如剪月,詞骨自藏情。
素墨回文稿,幽香掩曲聲。
莫疑眉眼處,只作對詩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詩眼難藏

詞客眉間一寸情,
偏教詩眼惹多評。
桃花紙上無風雨,
自有閒人話月明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」。




詩社小札記 · 卷二《夢字斜斜》

by Jheng Hui Li

詩社再聚,日晴風輕,茶香裡餘音未盡,仍有人提起《詩眼誤》一事,笑語間多了幾分探戲之意。

誰料此番席間,夢箋書娘忽有新詩,輕展素箋,題曰《夢字斜斜》。詩未署名,卻句句含光。

她笑而不語,只將詩呈於案上:

夢字斜斜

夢箋書娘夜坐燈下所作——

夢醒燈痕落筆遲,
紙間猶見舊寒詞。
斜行未署誰家字?
一念成詩不敢癡。

詩後並留一私箋,語氣低緩如語如思:

箋後私語

夢箋書娘留於詩後——

詩冷如新月,
心燙似染塵。
不言燈下事,
偏照夢中人。

眾人聞之,皆起輕波。

阿池念罷,目光微挑:「夢字斜斜,莫非又是心事藏詩?」

文心卻只是搖扇一笑,道:「夢中之事,不入正冊。」言罷,取筆於箋上補註一句:

「詩人夢筆,不問夢人。」

若蘭輕喃:「夢不成書,卻偏成詩,倒像有人不經意,卻步步入心。」

有人問:「可是前回那位寄意之君?」

文心未答,只拈杯一啜,眼神從茶煙中散去。

眾人見狀,愈發趣濃,欲問又止。

夜色漸深,風過簾縫,燈下留影。詩社仍談詩,卻似每人心中,都藏了一個未說完的名字。

七言絕句 押支韻
夢字斜斜

夢醒燈痕落筆遲,
紙間猶見舊寒詞。
斜行未署誰家字?
一念成詩不敢癡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五言絕句 押眞韻
箋後私語

詩冷如新月,心燙似染塵。
不言燈下事,偏照夢中人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



詩社小札記 · 卷三《無名來信》

by Jheng Hui Li

近日詩社,風雨乍歇,屋外梨花初落,一信悄然寄至書閣。無封面,無署名,唯有一首七言絕句,字跡蒼潤,落筆間似曾識得。箋紙素淨,詩意綿婉,眾閱之,皆思緒盈然,頗有「寄意君」風致。

《無題寄夢》

——無名之君寄詩社書閣

梨雪輕飛落筆間,
舊香微印素箋寒。
問誰曾夢花前句?
只恐燈深語未完。

或有低聲竊語:「此詩所指,可是夢箋書娘乎?」

文心凝神讀罷,無語,旋即將詩箋折起,收入袖中,只留一句:

「詩不署名,心自識名。」

詩友阿池摀口偷笑:「看來這位詩君,終是按捺不住。」

若蘭卻柔聲道:「但夢箋書娘筆下從不輕許,詩眼藏情,詩外恐已忘情矣。」

當晚詩社,不比往日喧笑,反有一種靜靜繞心的沉吟。有人提筆欲和,卻不敢輕書。

只是燈後,夢箋書娘案前留下一句:

「無名之詩,若能入夢,便當信之。」

窗外又起小雨,梨花一瓣一瓣落在階前,如詩未竟,如情未明。

隔日,她終於回詩。語調清淡,筆致如常,然細味之下,句句皆藏心火,如水中月、夢中語:

《燈下無題回寄》

——夢箋書娘謹和

素箋還墨未生煙,
一筆輕描昨夜天。
夢裡春風誰記得?
花開無語也依然。

詩成,她折而不封,輕置燈下,並於角隅留小字一行,微如呢喃:

「字未署名,卻有一人常在心箋之外。」

眾人見詩,不敢多言,惟有輕輕一笑,便各自歸坐,不再追問。

是夜,月沉燈淡,書閣靜如心海,只餘詩影搖窗,恍如舊夢未醒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



詩社小札記 · 卷四《箋心一頁》

by Jheng Hui Li

詩社閒日,忽起小雨。書閣窗前,微風穿簾,几案間尚堆昨夜殘箋。

夢箋書娘與若蘭共賞新作,阿池則斜倚書架偷看他人回詩,笑語如常,唯文心一人沉默,似有所思。

午後閒散之時,書閣一角,藏書後忽現一頁摺疊素箋。落款不署,字跡卻與文心日常筆鋒微合。眾人不敢明指,只將其暫收於詩冊之中。詩曰:

《箋心一頁》

素手閒翻舊紙香,
餘光未動夢先長。
他詩每字如曾問,
我卻從無落款章。

若蘭低聲道:「這詩,竟不像和詩,更像自語。」

夢箋書娘輕觸箋角,並不開口,只將其靜靜收入書閣底層。

翌日清晨,案上忽多一封書信。封蠟未啟,旁題四字:

「勿問箋中」

阿池偷笑:「這倒好,信未拆、話先藏,倒像文心寫給文心的回信。」

那夜,文心未至。眾人皆不語。

唯夢箋書娘提筆,於書閣一隅留下一句:

「她笑看眾人癡,卻忘了自己也曾入夢一詞。」

窗外細雨如絲,一頁頁詩稿如葉飄落,誰也不知那封信是否曾被拆讀。

只知道——

「藏得最深的情意,不在回詩中,只在未寄出的那封信裡。」

素手翻書過舊窗,
無聲掩月入空廊。
他人夢裡常留字,
寄我情詩不署行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




詩社小札記 · 卷五《月下有信》(上篇)

by Jheng Hui Li

詩社靜日,天氣乍晴。昨夜小雨初歇,窗外梨花被風吹落,殘瓣覆階,月光皎潔如洗。

夢箋書娘與阿池閒談未竟,書閣中卻見若蘭一人對坐燈下,指尖輕撫素箋,似在沉吟。

正是那封未啟之信,仍置案上,封蠟如初。眾人皆知,不問是約定。

唯若蘭,今夜似起了念。她抬眸望月,低聲如自語:

「若不拆,是留情;若拆了,才算真的懂她。」

燈下,她終於取信小啟,內中未見長語,唯一詩四行,字跡微顫,句句如月映心池:

《月下有信》

——書中無署名

月下人間各自愁,
一行心事未曾收。
夢來誰解書中意?
不信燈前也白頭。

詩未署名,卻似一語破心牆。若蘭將信闔起,目光卻未移開,良久不語。

阿池在側低聲問道:「她可有說,是寫給誰的?」

若蘭輕笑搖頭,卻取筆於詩後回一短句:

「我不問名字,只信字裡人。」

是夜無言。夢箋書娘見狀,只在小箋上添註一語,置於書閣角隅:

「女子寫信,不為等人拆開,只為在未拆前,還能將心留著。」

月光漫進窗櫺,素箋微卷。畫中人不語,如信中之人,靜靜對著誰的名字,未寫,卻早已寫滿心中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



詩社小札記 · 卷五《月下有信》(下篇)

by Jheng Hui Li

月色微明,書閣窗外梨花初綻,枝影斜掩,燈光如豆。夢箋書娘伏案無語,一身素衣,長髮如瀑,指間筆未動,卻已翻遍舊箋。身後微風吹入,香墨未乾,似有誰從夢中踏月而來。

案上,不知何時多了一紙舊信,未封、未署、無題。箋角微翹,字未全褪,唯末句似新墨所添,凝視良久,方得其詩:

《舊信不寄》

——無名之筆

倚月書人字未開,
多情總怕語成災。
若知心事無從寄,
不送還勝夢裡來。

(箋旁小字:夢與信不同,一入詩行便難回。)

夢箋書娘低喃念罷,神色不顯,卻將那頁素箋翻覆細觀,終是輕輕一笑,喃語無聲。

阿池自窗外探頭,輕聲笑問:「今夜詩娘不詩,只翻信耶?」

夢箋書娘不語,只以指尖扣箋一隅,復將其收入舊冊,唇間似有輕語,未說全:

「有些字……不該寫,只該等人夢中來唸。」

若蘭立於簾後,看著那頁舊信,忽道:「不是不寫,是怕寫了,便真信了。」

文心亦在場,卻自始至終無言,只在回身時,留下一行細字於書桌一角:

「夢裡的信,從來不是寄給別人的,是給未說完的自己。」

夜色深了,梨花落下兩瓣,落在那本舊詩冊上。誰也不知道,這一頁信,究竟寫給誰,又藏了幾回月色未語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



詩社小札記 · 卷六《花下偷春》

by Jheng Hui Li

詩社春聚,櫻初落,夢箋書娘設席於閣外桃枝下,一壺微酒佐詩,香風拂面。未幾,若蘭醉倚樹梢,一人一壺、一枝花,竟也酣然入夢。眾人圍坐品茶,有詩友戲曰:「此景可書,謂之『花下仙』。」

夢箋書娘便題詩一首,喚作——

《花下偷春》

——夢箋書娘記若蘭之醉

東風吹醒酒中仙,
花影搖搖夢正眠。
若問詩心藏幾句,
夭夭答我未曾全。

詩成,眾人皆笑。有詩友欲和,阿池卻暗中靈機一動,悄仿若蘭筆跡,自撰一首,偷偷塞入夢箋書娘袖中,托言「風送來的詩」。

《仿詩·若蘭(其實阿池)》

花下微醺不記仙,
春風偷吻紙團邊。
詩名莫問誰知我,
怕是桃枝也似顛。

夢箋書娘故作神秘,將詩夾入冊頁,眼角已笑作一彎月。文心在旁,輕書小注於詩旁:

《一旁註解·文心》

枝無口舌偏解語,不是春風,是阿池。

未幾,若蘭悠悠醒來,揉眼輕問:「誰在我夢裡亂說詩話,還偷親我紙團邊?」

阿池作無辜狀:「我只借了春風的名,詩是它寫的。」

夢箋書娘與文心忍笑不語,詩社眾人皆掩卷而笑。

是夜花風繼續,春意未盡,詩社一頁小鬧劇,便這樣偷進了書冊——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



詩社小札記.卷七《誰詩作我》(一)

by Jheng Hui Li

雨過初晴,書閣窗開,文心抱卷閒步,忽於案邊拾得一首新詩,素箋未署,墨香未乾,唯詩意輕巧,字字俏然:

《無名詩》

——某人悄悄投箋

燈影輕搖茶氣香,
你聲入夢帶眉涼。
紙箋偷寫春心字,
怕被晨光讀得詳。

文心輕吟一遍,唇角微彎,自語道:「嗯……這味道,不像阿池,也不像夢箋書娘,倒像——」

夢箋書娘掩面笑:「怎麼?文心姐姐懷疑是自己寫給自己?」

文心作沉思狀:「若是無名,那誰都可能是詩人,也誰都可能是被詩之人。」

阿池探頭偷看:「我猜是若蘭!她常說夢中愛人寫詩給她,現在反過來寫給自己也不奇怪。」

若蘭聞言拍桌:「我才沒這麼甜呢!這詩分明是有人早起偷茶時,順便偷情緒。」

夢箋書娘戲道:「莫非是你?」

阿池拍胸:「我哪寫得出這麼可愛的句子?我寫的都是仿詩假筆跡那種大戲!」

文心忽而提筆,於詩箋空白處加註一行:

「誰詩作我?我偏不說,看誰先紅了耳根。」

眾人一陣大笑,茶香微漾,閣中又起一段詩鬧,春光正好,笑語如詩,誰也不想拆穿這一場「無名風波」。

曉光乍照茶初暖,
誰把香詞放我欄?
夢裡一枝偷欲語,
偏教心動不知難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




詩社小札記 · 卷七《誰詩作我》(二)

by Jheng Hui Li

是夜書閣燈微,眾人散後,文心獨留,對著那首「無名詩」輕輕摩挲指尖,似笑非笑,忽聽窗外輕響,一紙飄入,落在燈邊。

展開一看,仍是無名,卻語氣明顯調皮許多,字跡也特意模糊,仿佛有人故意改了筆勢,逗她一笑:

《無名詩(二)》

——仍是不肯署名

誰偷紅粉點余眉,
枝底春光故作癡。
詩比情長偏不署,
只緣夢裡認他時。

文心失笑,搖頭不語,取出夾書信箋,在角落寫下:

「誰詩作我?你詩中糖,我心上顛。」

翌日清晨,夢箋書娘率先入閣,一眼瞧見文心昨日未收之詩,便取來與阿池、若蘭細閱。三人圍成一圈,互望不語。

阿池:「這……不是我寫的,但我認同糖味很重。」

若蘭撫額:「若還有第三首,那該不會變成詩社猜詩大賽了吧?」

夢箋書娘莞爾:「那不如我們……每人都寫一首,匿名投給文心,由她來猜誰是真心人。」

三人一拍即合,甜鬧計畫就此展開。

文心不知,這場無名詩遊戲,才剛剛開始……

偷猜我是落花誰,
笑染枝頭不自持。
一味詩心甜過信,
夢中若問別言伊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



詩社小札記 · 卷七《誰詩作我》(三)

by Jheng Hui Li

是日書閣晨靜,文心拂開書桌上那封未啟信箋,忽見信下多出三首詩,紙色相同,字跡卻各異,皆未署名。信旁一行筆墨:

「誰詩作我,由妳來猜。」

文心先是一怔,旋即輕笑:「這群人,當真要玩這麼甜嗎?」

她取第一首,輕聲唸出:

〈無名詩(一)〉

偷猜我是落花誰,笑染枝頭不自持。
一味詩心甜過信,夢中若問別言伊。

文心抿唇思忖:「這首我讀過,是最早那夜來的詩……語氣調皮,藏著小心思,又像是那種『我不說妳來猜』的鬧脾氣……阿池嗎?不,他的筆勢一向懶散,不會這樣藏詞於格中……」

她望窗外輕嘆:「但這句『夢中若問別言伊』……好熟,是我曾對夢箋書娘說過的話。」

文心於箋旁記下一句:「此人偷糖學我語,卻不小心露出喜歡的樣子。」

她翻至第二首:

〈無名詩(二)〉

春枝故倚是誰痴,半卷風箋字未遲。
若問相思藏幾頁,窗前燈火替人知。

讀至第二句,文心眉峰微挑:「這句『風箋字未遲』……是夢箋書娘平日最愛留白緩筆的風格,寫詩講究緩出慢收,語意轉折極有層次。」

再看結尾兩句,她低語:「燈火知人情,這是她抄詩時最常用的註解。」

文心於詩下寫下:「她不會說『我想你』,但會讓風燈幫她寫。」

再展開第三首:

〈無名詩(三)〉

桃枝搖影入誰簾,誤把春心寄紙簽。
不是情詩偏帶笑,書中字跡我都嫌。

文心看得眼角一抽,幾乎笑出聲:「這肯定是阿池。」

她指著末句搖頭:「只有他會在詩裡自我拆台,還順便嫌棄自己的字。還有那句『誤把春心寄紙簽』,分明是他寫信亂投、還要假裝不經意的樣子。」

文心寫下注解:「太明顯了,連春風都替他捂臉。」

她合起詩頁,眼裡一閃亮意:「若這是場詩中遊戲,那我也該回禮一首。」

文心提筆,於三詩之後寫下:

〈回詩·文心〉

三人暗語詩中錯,半晌凝思不敢沾。
若問夢魂誰最近,輕回一笑掩珠簷。

紙未乾,笑已起,文心自書閣中起身,輕聲道:

「等你們看到這首,我已經在門口聽你們偷笑了。」

書閣外,三人果真正圍讀她剛寫的詩,夢箋書娘回頭一笑:「那你猜中了嗎?」

文心揚眉:「不必猜,我詩都回了,還不快來回我第二輪?」

三人頓時大笑——詩社春日,甜意翻卷,猜詩遊戲才正要升級。

(待續)

誰詩作我

春箋偷曉筆初香,疑是星絲寄夜郎。
幽夢難留燈影淡,細詞輕落墨痕涼。
誰心怯怯藏詩底,我意盈盈轉畫廊。
簾外珠簷猶欲語,書聲輾動過斜陽。

文:小花
圖:網路

「本故事純屬虛構,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。」